58.做人不能太目光短浅
不得不说,卓杏林虽然是情急之下问出来的问题,但问的内容尖锐且偏窄,于凤飞要是答不好这个问题,轻则学生笑两句,重点是今后在学生心目中,于凤飞的形象。 卓杏林说完话就感受到了来自不同人不同的目光,女同学眼里有崇拜,钱校长那里表情有些意味深长。可是他早就习惯了,甩甩头压根没在意。 “卓杏林这个问题提的很好,经常会有人提到,既然古人都是来自那个万恶的封建社会,为什么我们还要学习他们的东西?” 于凤飞悠闲自得的看着底下的学生,轻声道,“首先我们大家都知道一个道理,我们学习这些不光是为了今后考大学,更是为了明辨是非懂得道理。既然懂得道理我们就要明白,古代流传下来的优秀文化我们要学,糟粕要丢弃。” “马克思同志的唯物辩证法中说过,事物是千变万化的,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,人们认识事物总是通过对现象的分析研究才能了解到事物的本质,这个分析研究的过程常常被概括为去粗取精,去伪存真,由此及彼,由表及里的过程。” 于凤飞车里一通唯物辩证法,卓杏林听得脑子就乱掉了,只听于凤飞最后总结,“柳宗元表面上的确是一位出身好的地主家的后代,可我们也要看到,他也是一位忧国忧民的官员,想用自己的学识和简单的语言来告诉我们一些道理。” “他在这篇课文中告诫我们,如果缺乏对付对手的本领,那就不要将自己的才技一览无余地展示出来。除此之外,还对当时的朝廷提出了隐晦的批评。你这个问题提的很好,但还是欠缺对事物之间联系的必要了解。” 于凤飞说的头头是道,学生们听得有些发懵。